頭城為開蘭首邑,是閩粵先民離鄉背井進墾蘭陽平原的第一個據點。在
開拓的過程中,因戰爭、疾疫、天災而喪命異域,魂無所歸者頗多,先民們
乃將富有神秘傳奇色彩的中元搶孤活動引進,藉以表達追念普渡的悲憫之忱。

  清道光五、六年(一八二五年)間,噶瑪蘭通判烏竹芳,在題為《蘭城
中元》詩中,對祭拜、放水燈、搶孤諸活動,有很生動的描述:
    殽果層層列此筵,紙錢焚處起雲煙;
    滿城香燭人依戶,一路歌聲月在天。
    明滅燈光隨水轉,輝煌火炬燒街旋;
    鬼餘爭食齊環向,跳躍高台欲奪先。

  經過百餘年的演變,《頭城搶孤》已成為規模龐大、方式奇特、緊張刺
激並馳名遠近的宗教民俗大典。農曆七月,不論是佛教的《孟蘭盆曾》,或
是道教的《中元節》,在台灣早已成為超渡、祭 祀十方孤魂遊魄的傳統習俗
。中元祭典最高潮的《搶孤》,以人象徵餓鬼,搶攀孤棚,摘取孤 棧上的祭
品,以具體的競賽方式,隱含所有孤 魂前來飽食,免於飢餓之苦,這種人飢
己飢、悲天憫人的體恤之情,不但具有深刻的文化內 涵,也具有正面的,積
極的教育意義。

  《頭城搶孤》的活動重點,不在於何方勇漢摘最最多的祭品或奪
得棧尾的金牌、拔得順風旗。環繞《搶孤》這一活動的祭典儀式,精
細而周全,從祝告天神,破土押煞、開蒙普施、祈安普渡的淨身齋戒
、誦經禮懺,為時將近一個月,這種敬神猶神在的誠懇要、魂鬼猶是
一家親 的慈悲,才是《頭城搶孤》的精神所在,它發揮 的社會作用,
才是《搶孤》活動最大的價值。

  《搶孤》的艱難,是截自目前所有宗教民俗活動之最高,參加這
項活動的勇漢,固然體魄強健,但在攀爬孤棚的過程皆不敢掉以輕心
,勇漢們甚至深刻感受到神祇的威靈和孤魂的悲情,在他們抓蹬向上
時,感受到冥冥中自有助 力,這無關迷信,實為虔誠謙卑之心所致。

  《頭城搶孤》的參賽者,以一根繩索為工具 ,五入一組,通力合
作來《搶孤》,他們發揮了高尚的運動精神,受到萬千觀眾鼓舞。在
這心神矚目的時刻,自動前來參與盛會的民眾,身 心同受震撼,在濃
厚的宗教氣氛中,人生信仰 也再次得到洗滌而堅定。這種安定與淨化
人心 的感人場合,在浮躁的現代工商社會,更值得 我們努力提供。

搶孤
下一頁回首頁